close

  十八屆三中全會公報12日晚間發佈。專設機構統籌改革,首提國家治理現代化,首次強調市場決定性作用……因釋放諸多改革信號,公報備受關註。
  社會各界熱情“圍觀”公報,並且紛紛根據自身所從事的行業、崗位、階層,積極從中尋找熱點和亮點。公眾的這種心情,是完全可以理解的,所謂的“熱點”和“亮點”,在公眾的心裡實際上也是“盼點”“期待點”“希望點”。
  百姓眼裡的“熱點”和“亮點”所在,對於改革的決策者和推動者來說,也正是“難點”所在。改革開放30多年,我們從來就沒有停止改革步伐,從來沒有說過要安於現狀,不再繼續改革,但是一些問題之所以長期得不到有效解決,長期存在,直至成為了當前備受社會各界關註的“熱點”,正是因為之前並未真正觸及其根本,也就沒有真正解決問題。而十八屆三中全會,正好給在“改革”基礎上的“深化改革”或者說“再改革”提供了一個契機。而“深化改革”的重點,正是現在的“熱點”和“難點”。
  “難點”難在哪裡?首先難在改變傳統思維,統一思想認識上。舉個例子說,公報明確提出要“賦予農民更多財產權利”,具體舉措提到了建立城鄉統一的建設用地市場、推進城鄉要素平等交換和公共資源的均衡配置等等。以長遠眼光來看,這當然是符合農民根本利益的,但在很多把土地作為最大依賴和最後依靠的傳統農民看來,這似乎又是一些地方以城市戶口換農民土地的“翻版”,是對自己祖輩賴以謀生的土地的一種“剝奪”。因此,要想政策得以順利推廣,首先要通過積極的宣傳和引導,統一思想和認識,讓被改革者看到改革者的誠意和善意。
  另外一個難點,就在於破除改革的阻力,尤其是來源於社會既得利益者的阻力。比如說關於市場經濟的地位問題,十六屆三中全會公報的提法是“更大程度地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”,而在十八屆三中全會公報中,則是“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”。從“基礎性作用”,到“決定性”作用,市場的地位無疑得到了大大的提高,但是具體到市場改革過程中,就勢必會觸及一些利益群體的現實利益。比如既然要發揮市場的“決定性作用”,那麼一些行業的壟斷就必須被打破,則壟斷企業就可能成為改革的阻力;比如說要發揮市場的“決定性作用”,就意味著要改革政府與市場的關係,要簡政放權,則一些部門的利益就會受到損害,也會成為改革的阻力。
  由此可見,“改革”是公報的第一關鍵詞,但要推動“改革”,則需要改革的決策者和推動者拿出更大的勇氣、魄力和智慧,才能真正把“難點”變成百姓眼裡的“亮點”。
  (編輯:王淵)  (原標題:晨報社評:三中全會公報的“亮點”也是“難點”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oa50oawty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